忙起身向朱允熥行礼:
“原来是三殿下,下官失迎了。”
朱允熥挥手示意,看了看桌上的食物,都是些普通的饭菜,没有大鱼大肉。
看来湖口县受灾真的很严重,县衙能用来招待皇孙的食物都如此简朴。
朱允熥坐下后,才不慌不忙地对朱允炆说:
“你倒是很积极,做了什么呢?”
朱允炆听到朱允熥的话,立刻哼了一声。
“我也是刚到不久,刚刚和县令了解了灾情,正准备下令解决呢。总比你好,这么晚才来。”
赵青竹听到他们的对话,忍不住抱怨道:
“二皇子,你这话不对。三皇子虽然耽搁了一会儿,但他途经的两个灾民聚集的县城,他都果断采取行动,让当地衙门救助灾民。这也算是做事了,总比你跑得快却一事无成强吧?”
朱允炆听了赵青竹的话,脸色一沉,皱眉说:
“你是谁?竟敢教训本皇子,活得不耐烦了吗?”
赵青竹脸色很难看,朱允熥淡淡地回应:“她是我未婚妻,教训你两句怎么了?不服气也得忍着!”
朱允炆瞪着朱允熥,怒气冲冲地说:
“怎么说我也算是你哥哥,你就这样跟我说话?”
“别在我面前装模作样,你心里根本没把我当弟弟!”朱允熥说完,就不想再跟朱允炆拌嘴了。他也没心情跟朱允炆斗嘴,于是转向县令问道:
“现在城里的灾民情况怎么样?”
县令早就听说了朱允熥在途中如何迫使两个县城的衙门救助大量灾民,因此对朱允熥十分恭敬,连忙鞠躬回答:
“回禀三皇子殿下,目前城内的灾民可能已有十万人之多。另外还有近十万灾民分散到了附近的几个县城。灾情发生一个月以来,已有上万人饿死。这一个月来,我们县衙的粮食几乎耗尽。”
朱允炆连忙插话说:
“李县令,传达本殿下的命令,让周围其他县城的衙门全力协助湖口县救灾。告诉他们,积极参与湖口县救灾的官员在吏部考核中将获得加分。如果不愿积极参与,将会成为减分项,影响他们未来的晋升。他们必须全力以赴,不要耽误前程。”
李县令听了朱允炆的话,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说道:
“这个办法真好。帮忙可以有助于未来的升迁,不帮忙不仅帮不上忙,还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样,其他县衙的官员就不得不竭尽全力协助我们救灾了。”
朱允炆笑了,他主动提出了朱允熥想出的方案。这样一来,如果成功实施,这些地方的官员只会认为这是朱允炆的主意,对朱永炆感激不尽。他捡了个现成的便宜。
然而,还没等朱允炆得意,朱允熥冷笑道:
“连捡便宜都能搞错,真是服了你。早些时候用这办法无可厚非,但现在再提出我的方法,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朱允炆立刻火冒三丈:“你刚才还在皇爷爷面前大力推崇这个办法,现在到了这里,我按你说的做,你又说不行。你到底想怎么样?”
朱允熥不慌不忙地回答:“你别忘了,我之前提议这个方案,是基于周围各县官员没有犯错的前提下。可现在,我走访了两个县,那里的官员不但不帮助灾民,还做出令人愤慨的事情。他们欺上瞒下,不仅不救灾,反而剥削百姓。对于这样的官员,激励他们救灾已经没意义了,应该彻底清除!我已经在路上处决了两个县令。你觉得我还需要给他们机会去救灾升职吗?还不如用雷霆手段,直接把那些不作为的官员清理掉。其他官员自然会全力配合湖口县的救灾工作。”
朱允炆听了朱允熥的话,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而李县令则领悟过来,对朱允熥无比钦佩地说:“三殿下说得对,有些官员根本不配享有赏罚分明的制度,对于他们的恶劣行为,只能惩罚不能奖励。您提出的对全力救灾的官员在吏部考核中加分的办法,只适用于没有犯错的官员。否则,对那些错误严重的官员,这只会变成纵容。”
李县令的话让朱允炆明白了问题所在,他的脸色十分难看。他意识到,自己虽然抢占了先机,但朱允熥在朱元璋面前提出的解决方案在现实中并不完全适用,实施起来有限制,不太实际。于是,朱允炆看着朱允熥问道:“那你说,周围其他几个县怎么才能全力协助湖口县呢?”
朱允熥回答:“你不用担心,我已经在路上派了六个下属去附近的两三个县。如果发现那些县衙官员对逃难过来的灾民置之不理,不采取任何行动,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他们一死,县衙里的其他官员肯定会因恐惧而全力救灾。如果这些县衙的官员表现得还可以,到时候再用救灾加分的方式来激励他们也来得及。”
李县令敬佩地点点头:“确实,目前这是最好的办法。只是,三殿下,灾民实在太多了。虽然能得到周围几个县的援助,但我们湖口县的灾民问题仍然难以彻底解决,您还有其他办法吗?”
朱允熥沉默片刻,说:“你知道湖口
第17章 这招已经过时了(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